“2021年依旧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同时也是给予创业公司充分思考并调整策略和节奏的一年。在寒冬白雪皑皑之下,必然蕴含着生机。再一次熬过2021资本寒冬的创业公司,在做好调整与储备后,必然会迎来转机与发展。” 对于当下经济技术发展与形势,我认为,硬科技与智能制造推动的技术革新,企业服务领域带来的效率变革,品牌爆发与新消费观念带来的消费浪潮,依然是引领未来发展的三大驱动力:发展硬科技与智能制造,是实现国内产业升级的必然路径。在技术层面,坚持科技领域创新,使国内低附加值制造业升级至高附加值,是顺势而为。在人才层面,世界范围内的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有许多都是中国人或华裔;国内的优质工程师也在实现飞跃式成长。优秀的创始团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因此顺为长期看好在技术与人才双重革新作用下的硬科技与智能制造领域。 关于企业服务领域,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优秀的企业会主动寻求自变:追求更高的效率、最大程度实现降本增效、伴随着这一举措将会催生企业服务领域的巨大机会。顺为团队早在2018年便开始布局大消费领域。目前,中国具备相当完善的供应链和巨大的市场,且所生产的产品质量也已经达到世界级水平。中国的消费品牌必然存在巨大的发展机会,实现突围。 顶级风投们是如何布局的?
顶级风投们是如何布局的?
观察者网 -->
01. 大江静犹浪
比如,提起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不谈Don Valentine显然等同于僭越;提起软银,话题总是围绕孙正义10米以内;提起KPCB,显然离不开John Doerr的传奇;而提起DST Global,不聊Yuri Milner当年投脸书时“2亿美金换2%”的典故那简直都不算圈内人。
02. 入华的门徒
热潮引来了一批新玩家。2004年,硅谷银行组织了一次6天行程的来华考察,报名踊跃,最后选了25个来自顶级风投机构的投资人,包括红杉的Don Valentine和KPCB的John Doerr。这些坐惯了私人飞机的超级大佬平时相互不服气,但在中国只能挤在同一辆大巴车上走街串巷。
同样在2005年,已经“非常有钱”的徐新从霸菱辞职创办了今日资本,并设定了“build business for China”这个宏伟目标;而尚算初出茅庐的张磊在这一年回国创办了高瓴,“重仓中国,重仓未来”是他路演时展示给投资者的策略。这两个人将给VC业界带来持续的震撼。
03. 收割大时代
在这波浪潮的带动下,中国VC投资人入选创投界“奥斯卡”The Midas List名单的越来越多,到2019年上榜Top100的人数高达21人。这21个人里不仅包括那些耳熟能详的大佬,还有越来越多的中青年骨干。要知道,登上这个榜单不仅意味着业界声誉,更代表着获得美元LP的认可。
04. 百家齐争鸣
A. 选手派
B. 捕鲸派
C. 赛道派
赛道打法不如“捕鲸”有效率又有啥关系呢?2008年红杉错过了困境中的京东,两年半后京东估值涨了40倍,红杉再投进去仍然挣了大钱。2013年红杉错过今日头条的B轮,但C轮D轮迅速跟进,帮助沈南鹏坐上了2020年midas list的头把交椅:这是deep pocket的胜利。
2022年 创投圈最有争议性的赛道
风投在早期投资中抱团的现象,在Web3.0投资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最近的一个例子是CyberConnect。5月17日,这家Web3.0 社交平台宣布完成 1500 万美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Animoca Brands和Sky9 Capital 领投,IOSG Ventures, Delphi Digital, Protocol Labs, Tribe Capital, GGV Capital, 顶级风投们是如何布局的? Spartan Group, Amber Group, Polygon Studios, 和SevenX Ventures参投——加起来足足有十一家投资机构参与其中。
我查了一下CyberConnect背后的十一家机构,领投方Animoca Brands是一家位于香港的区块链游戏开发商,Sky9 Capital云九资本是中国的VC,跟投的几家机构总部大多位于美国和新加坡,除了GGV,大都不算知名的风投,比如, Polygon Studios是一家2021年刚成立的风投,Delphi Digital是一家提供数字资产市场分析的研究公司。
一个比较夸张的案例是,在去中心化投资平台Syndicate的600万美元融资名单中,出现了a16z、South Park Commons、Carta Ledger、OpenSea、Circle Ventures、Polygon、United Talent Agency、CoinList和FalconX等超过50名投资方。
再比如,最近非常火的run to earn公司StepN,今年1月以约16%的GMT代币储备换来了一笔5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其资方除了领投的红杉资本印度与Folius Ventures,还有Solana Ventures、Alameda Research、6th Man Ventures、Sfermion等机构,以及前ParaFi Capital 合伙人Santiago Santos与Republic亚太合伙人Zhen Cao等个人投资者。
顶级风投们是如何布局的?
深创投投资的这家公司叫做知易生物,专注二代益生菌(Next-generation probiotics)与活菌药物(Live Biotherapeutics)研究与开发。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株发现和药物开发。公司进行了大量创新研究,建立了从菌株到药物的“Know-How”,其中创新活菌药物SK08即将进入临床。
未来几年,我们仍将继续深耕新消费、新技术、企业服务和医疗健康等领域,去寻找和投资创新企业。
消费领域,在共同富裕政策的推动下,中等收入人群的扩大将带来消费的提质扩容,加之中国人口代际特征的不断变化、中国积累的供应链优势等,都将继续催生消费领域涌现优秀企业。除了诸如完美日记、元气森林等本土品牌崛起,消费品牌和供应链出海亦将在全球化市场中崭露头角。今天的消费创业壁垒也越来越高,考验能否与数字化技术结合起来、成为消费科技的基础设施。
我们始终认为技术的创新是推动社会和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原动力。我们希望陪伴新技术领域的企业去探索和实验,助力科技创新和瓶颈突破。其中除了投资芯片、机器人等硬科技之外;也关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碳中和相关技术的创新应用和如何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
在目前的新发展阶段,要求产业补链强链、进行转型升级,企业服务方向的投资未来可期。高榕重点关注新管理实践、新技术架构、新价值链等方向的投资机遇。例如云原生作为面向未来的新技术架构,将成为新一代企业服务基础设施等。近期随着北交所开市引发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关注,专精特新就是各细分产业链上的龙头,鼓励专精特新发展,目的就在于孕育新价值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医疗健康领域也同样处于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阶段。在技术突破、需求升级、产业链创新、监管机制完善等多重因素利好下,未来10年中国本土的医疗创新将迎来大发展期。在投资医疗健康领域时,我们会关注医疗与科技的结合,例如AI如何助力药物发现等。此外,我们重视创新医疗器械及诊断、创新药与前沿生物技术等方向的投资,并已经在过去的几年时间内投资了数十家医疗领域创新企业。
风险投资的本质,就是投资变化。我觉得:未来10年最大的变化,就是算法会颠覆很多行业,从跨境电商,到机器人;从电动車,到自动驾驶;从产品设计,到价格定位;从內容营销,到门店的私域流量,算法己经浸透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以后的创始人分两种: 懂算法的和不懂算法的。那些懂算法的新一代创始人,对于传统创始人来说,可能形成降维打击。他们懂得用算法和数据驱动决策,全方位提高效率,他们不懂供应链,但学习能力超强,又能吃苦耐劳睡仓库,颠覆行业的通常是外行!
未来的挑战是:市场上的热钱很多,长钱很少!所以我们今日资本,打造了一个28 年的长青基金!我们要做的是:找到那些坡很长雪很厚,创始人很牛的赛道,不断加仓,长期持有,帮助新一代的创始人,打造伟大的公司,享受时间的复利!
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从人工智能到元宇宙,从半导体到机器人,新的方向在不断涌现,这也是快速创新的时代。
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持续对新事物保持敏感,挖掘更精准的洞察、理解技术和市场变化所带来的机遇,更深刻和清晰地认识自己所关注的产品和服务是否是有区分度的创新。我们坚持研究驱动,信仰科技的力量,助力赋能未来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我们也要持续磨练出一支更有战斗力、有共同价值观、能长期走在一起的战斗队伍;并与优秀的创业者们成为长期合作伙伴,共同伴随成长。
始终坚持才能获得最终验证,在积累经验的同时,也要时刻打破自己的经验。永远追求创新,永远保持进步。
“2021年依旧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同时也是给予创业公司充分思考并调整策略和节奏的一年。在寒冬白雪皑皑之下,必然蕴含着生机。再一次熬过2021资本寒冬的创业公司,在做好调整与储备后,必然会迎来转机与发展。”
对于当下经济技术发展与形势,我认为,硬科技与智能制造推动的技术革新,企业服务领域带来的效率变革,品牌爆发与新消费观念带来的消费浪潮,依然是引领未来发展的三大驱动力:发展硬科技与智能制造,是实现国内产业升级的必然路径。在技术层面,坚持科技领域创新,使国内低附加值制造业升级至高附加值,是顺势而为。在人才层面,世界范围内的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有许多都是中国人或华裔;国内的优质工程师也在实现飞跃式成长。优秀的创始团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因此顺为长期看好在技术与人才双重革新作用下的硬科技与智能制造领域。
关于企业服务领域,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优秀的企业会主动寻求自变:追求更高的效率、最大程度实现降本增效、伴随着这一举措将会催生企业服务领域的巨大机会。顺为团队早在2018年便开始布局大消费领域。目前,中国具备相当完善的供应链和巨大的市场,且所生产的产品质量也已经达到世界级水平。中国的消费品牌必然存在巨大的发展机会,实现突围。
注:排名参考近五年来投资人的退出额度,包括2016.10.顶级风投们是如何布局的? 15-2021.10.15 被投企业上市、被并购后的退出额度,以及被投项目发展状况。候选投资人涉足投资项目的时间长短也是影响排名的重要因素。越早进入投资项目,越能代表该投资人的判断力和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