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在外汇市场中赚钱的秘密

什麼是動能投資?


2022年7月30日,2022中国算力大会在山东济南开幕,与会人员参观成果展览朱峥摄 / 本刊

什麼是動能投資?

□ 周学泽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确定的主要指标基本完成,这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高质量发展站到新的起点上。

记者观察,新旧动能转换成效,也表现在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数据上面。山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经济运行稳定性和抗风险、抗冲击能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潜力不断释放。上半年山东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出口总额增长17%,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上半年增长15.5%,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10.7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4.9%,占全部投资比重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从数量上看,好的发展态势得到了扩大和增强;从质量上看,部分指标更加优化。

“五年取得突破”主要指标基本完成,一个重要体现是“老树开新花”。长期以来,山东传统产业占比高,其中又以重工业企业为多,人们形象地将山东产业特点概括为“粗、黑、重”。山东以滚石上山的劲头、爬坡过坎的勇气,坚定不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了“老树”发新芽,开新花,众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开出了“新花”。

“五年取得突破”主要指标基本完成,另一个重要体现是“种新树开更新的花”。山东实现产业结构提档跃升。“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年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31.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11.8个百分点,达到46.8%,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分别达到2.3万家和2.9万家;培育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5个,入选国家级战略性产业集群7个、数量居全国首位。

五年来,山东顶住阵痛、攻坚克难,努力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新旧动能转换的体制机制发生系统性、整体性、历史性重塑,重点领域短板弱项出现趋势性、转折性、关键性变化,山东发展呈现出由“量”到“质”、由“形”到“势”根本性转变。

望岳谈|山东​“五年取得突破”,高质量发展站上新起点

记者观察,新旧动能转换成效,也表现在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数据上面。山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经济运行稳定性和抗风险、抗冲击能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潜力不断释放。上半年山东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出口总额增长17%,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上半年增长15.5%,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10.7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4.9%,占全部投资比重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从数量上看,好的发展态势得到了扩大和增强;从质量上看,部分指标更加优化。

“五年取得突破”主要指标基本完成,一个重要体现是“什麼是動能投資? 老树开新花”。长期以来,山东传统产业占比高,其中又以重工业企业为多,人们形象地将山东产业特点概括为“粗、黑、重”。山东以滚石上山的劲头、爬坡过坎的勇气,坚定不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了“老树”发新芽,开新花,众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开出了“新花”。

“五年取得突破”主要指标基本完成,另一个重要体现是“种新树开更新的花”。山东实现产业结构提档跃升。“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年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31.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11.8个百分点,达到46.8%,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分别达到2.3万家和2.9万家;培育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5个,入选国家级战略性产业集群7个、数量居全国首位。

五年来,山东顶住阵痛、攻坚克难,努力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新旧动能转换的体制机制发生系统性、整体性、历史性重塑,重点领域短板弱项出现趋势性、转折性、关键性变化,山东发展呈现出由“量”到“质”、由“形”到“势”根本性转变。

算力产业为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2022年7月30日,2022中国算力大会在山东济南开幕,与会人员参观成果展览朱峥摄 / 本刊

算力产业澎湃发展

算力赋能千行百业


在山东港口集团日照港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无人集卡车运送集装箱(2021年10月9日摄) 日照港供图

凝聚“三力”,推动中国经济巨轮踏浪前行

练就稳增长“实力”,经济平稳运行底气十足。今年以来,国际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国内疫情也反复无常,对经济运行带来了极大冲击。我们顶住压力、主动作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整体上稳定住了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上半年中国经济交出的成绩单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都实现了稳增长,增速分别是5.0%和3.2%;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种种数据表明,我国拥有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超大规模的市场和强大的内需,同时始终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不断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让我国经济长足发展充满信心、底气。

释放强外贸“动力”,经济逆势上扬动能澎湃。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总体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强外贸引外资的一揽子举措持续发力,包括减税降费、普惠金融、出口退税等,帮助外贸企业克服困难,实现了外贸持续稳定发展,使外资对中国投资环境的信心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提振了国际贸易需求,特别是RCEP今年正式生效实施,进一步深化了区域经济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合作,为地区经济复苏和发展提供了新动能。8月7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3.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4%。其中,出口13.37万亿元,同比增长14.7%;进口10.23万亿元,同比增长5.3%,传递出中国经济持续恢复的积极信号,说明中国经济“磁场”活力不减、引力更强。

挖掘新发展“潜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纵观国际国内环境,挑战中蕴含机遇。我国市场空间大、成长快,积累的物质基础和人才资源雄厚,综合比较优势较为明显,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潜力十足。上半年,各地创新财政奖补政策,推出文旅“大礼包”、绿色节能消费券、数字人民币“红包”等,鼓励居民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6.2个百分点,产业升级带动明显;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3.8%、12.6%,创新发展态势持续增强……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向结构更合理、分工更科学、效能更惠民的方向发展,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愈加行稳致远。

http://www.zgnt.net/content/2022-08/13/content_3116419.htm null 南通网 1 /enpproperty-->

南通日报社 2009-2016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