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1.0、2.0、3.0技术各有哪些特点?
区块链3.0货币有数字货币,以比特币为代表,本质上是由分布式网络系统生成的数字货币,其发行过程不依赖特定的中心化机构。比较火的数字货币有 比特币、檀香币、无忧宝之类的 具体可以去多元网看看区块链3.0是价值互联网的内核。区块链能够对于每一个互联网中代表价值的信息和字节进行产权确认、计量和存储,从而实现资产在区块链上.
区块链3.0是什么?
区块链2.0是什么?
安全代币2.0技术堆栈
以太坊和区块链2.区块链3.0是什么样子的? 0是什么关系?
以太坊开启了区块链2.0时代,功能以及辉煌历史不作介绍了,基本上币圈皆知,主要还是讲讲以太后续面临的问题:1)、 拥堵问题,一直是市场的诟病,虽然已经提出了分片技术方案,但是一直还未推出,在这个过渡期,EOS等争抢到了部分ETH用户,虽然说个人看好ETHEOS,但是问题总要解决的 2)、 上波以太起来,主要是因为ICO,现在跌下来也是由于ICO泡沫破裂,如.
区块链学习札记五:区块链3.0时代
ydyuse 于 2020-03-17 08:08:00 发布 3173 收藏
区块链学习札记五:区块链3.0时代
从应用角度,业内普遍将区块链发展分为区块链1.0、2.0和3.0阶段。2008—2013年为区块链1.0阶段,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应用,其场景包括支付、流通等货币职能,经济形态以比特币及其产业生态为主。2013年,以以太坊为代表的区块链2.0应用加入智能合约功能,使得区块链从最初的货币体系拓展到股权、债权和产权的登记、转让,证券和金融合约的交易、执行,甚至博彩和防伪等金融领域。伴随可扩展性和效率的提高,区块链应用范围将超越金融范畴,拓展到身份认证、公证、审计、域名、物流、医疗、能源、签证等领域,成为未来社会的一种最底层的协议,届时区块链将进入3.0时代。
“区块链+供应链”实现商品信息全流程追溯。传统供应链的溯源防伪系统存在信息不透明、数据容易篡改、安全性差、相对封闭等弊端,而利用区块链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可将商品的原材料采买过程、生产过程、流通过程的信息进行整合和追溯,真正实现跨越品牌商、渠道商、零售商、消费者,精细到一物一码的全流程正品追溯,并通过多个网络渠道全面展示给消费者,显著提升用户信任体验,例如,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农产品的生产、检测、流通全流程,将每一袋米的收割时间、加工时间、地理位置等基本信息均记录在链上,以实现追踪溯源与品质保障。
“区块链+跨境支付”简化流程实现降本增效。跨境汇款业务涉及多国参与机构、多国法律法规及汇率变动等诸多问题,流程复杂、到账时间长、费用较高,高成本和低效率已成阻碍跨境支付业务高速发展的瓶颈之一。通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共享账本与智能合约可在跨国收付款人之间建立直接交互,显著简化处理流程,实现交易信息实时共享、交易实时结算。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可提供全天候不间断服务,减少业务流程中人工处理环节,大幅缩短清结算时间,同时,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削弱交易流程中的中介机构作用,有效降低交易各环节中的直接和间接成本。
“区块链+清算结算”提升公开透明水平。在现有交易模式中,机构间清算结算都要借助第三方中央清算机构,且不同清算机构间的基础构架、业务流程各不相同,造成清算结算业务环节多、流程烦琐、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使用基于区块链的通用数字货币可实现点对点准实时清算结算,可以减少中间流程,提升清算结算效率。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还能够实现自动的交易清结算,可显著节省时间,降低人工成本。基于区块链系统构建的去中介化共享账本可以将所有的交易清结算全部记录在链,对交易双方均透明可查,显著提高对账准确度和效率。2016年以来,国内数家金融机构相继开始使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机构间对账平台,优化了银行间的对账流程,在降低对账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准确度。
“区块链+智能制造”打造安全高效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针对传统生产模式中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记录存储形式单一、可靠性不强等问题,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整合串联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回收等智能制造与服务关键环节的重要信息,由智能合约执行交易,实现零部件与制造单元全生命周期跟踪维护,严格保障制造流程与产品质量,提升制造业内在发展质量。同时,区块链在全球智能制造生态系统的参与主体之间架起安全、互信、高效的桥梁,为智能制造系统的每一位参与方提供低成本、高收益且私密的沟通方式,促进各参与方之间的高效协同。例如,分布式智能生产区块链项目已能够解决工业生产的智能合约构建、价值流转和数据互信问题。
“区块链+物联网”搭建万物互联时代的信息交流网络。分布异构的区块链系统网络是典型的P2P网络,而物联网天然具备分布式基因,网中的每个设备都能管理其在交互作用中的角色、行为和规则,对建立区块链系统的共识机制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随着物联网中设备数量的增长,如以传统的中心化网络模式进行管理,将带来巨额的数据中心建设及运维投入。区块链的分布式特性为物联网自我治理提供了途径,可以帮助物联网中的设备理解彼此,并了解不同设备间的关联,从而实现对物联网的分布式控制。
“区块链+医疗”保障医疗数据安全共享。运用区块链技术对医疗数据进行数学加密,可有效防止医疗数据被恶意修改等风险。应用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医疗数据共享和交换系统,将加密后的医疗数据上传,可以实现数据在患者、各医疗机构之间快速、高效、安全地进行共享和流通,有效简化了医疗数据的调用流程,为精确诊断病情提供数据保障。例如,已有企业开发了适用于慢性病治疗的区块链平台,将监管机构、医疗机构、第三方服务提供公司及患者本人纳入联盟链中进行数据共享和管理,各方在受保护的生态中共享敏感信息,协同实施一体化慢病干预机制,确保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区块链3.0是什么样子的?
(一)什么是DAPP?
(二)DAPP与智能合约、区块链的关系
(三)关于智能合约
(四)DAPP的特点
5. DApp必须开源、自治。可以由用户自由打包生成,签名标记所属权。它的发布不受任何机构限制。 各种创意与创新可以自由表达和实现。
(五)DAPP与APP的区别
(六)DAPP的分类
根据去中心化的对象,DAPP可以进行分类。对于一个中心化服务器而言,包括计算、存储能力,以及所产生的数据三个方面,而由数据之前的关联度又产生了某种特定的“关系”。因此一般而言,去中心化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基于计算能力的去中心化(如POW机制),二是基于存储能力的去中心化(如IPFS),三是基于数据的去中心化(如STEEMIT);四是基于关系的去中心化(如去中心化ID)。
根据去中心化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DAPP,分别是中介自动化DAPP与中介竞争化DAPP。其中中介自动化DAPP是通过中介自动化而去中心化,如通过区块链转移产权,把从国家掌控的集中程序转变成为需要任何中介,原先的中介成为自动化程序;而中介竞争化DAPP则是通过竞争去中心化,没有完全摆脱中介,而是让参与者选择他们信任的人,也就是说通过竞争去中心化。
根据网络服务形式的不同,DAPP可以分为四类,包括(1)媒体播放器,需要CPU原生代码虚拟机来去掉播放器中介;(2)Web服务(网站)中介利用用户数据作恶,需要类似最新的Lambda服务器(无数据Web服务)来解决;(3)运营商中介作恶,需要去中心化P2P网络,的确这也不一定需要区块链;(4)基于共识的用户态智能合约,只有这个需要区块链。这种分类以亦来云创始人陈榕为代表。
二、以太坊及其他公链DAPP应用分析
(一)以太坊DAPP
1、token系统
2、金融衍生品和价值稳定的货币
3、身份和信誉系统
4、去中心化存储
5、储蓄钱包
Alice 和 Bob 一起可以任意提取资金。
6、作物保险
7、去中心化数据发布器
8、多重签名智能合约
9、云计算
10、点对点赌博
任意数量的点对点赌博协议都可以搬到以太坊的区块链上,例如Frank Stajano和Richard Clayton的Cyberdice。 最简单的赌博协议事实上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合约,它用来赌下一个区块的哈稀值与猜测值之间的差额, 据此可以创建更复杂的赌博协议,以实现近乎零费用和无欺骗的赌博服务。
11、预测市场
12、链上去中心化市场
(二)以太坊的问题及其他公链的兴起
区块链2.0是以智能和约平台为特征的以太坊区块链。从连接用户日常场景的角度来说,以太坊 EVM 存在两个主要问题:
(三)其他主要公链特点
1、亦来云(elastos)
具体来说,一是亦来云采用主链 + 侧链的弹性区块链设计结构。主链只负责基本的交易和转账支付;侧链执行智能合约支持各种应用和服务,每条区块链都是一台服务器。二是亦来云通过 Elastos Runtime 将 App 运行在相互隔离的进程、通信受限的沙箱环境中。所有网络数据必须通过安全、可信、可识别身份的通道发送,这些身份识别和鉴权都来自于区块链身份 ID。这样就让区块链的可信传递到 Elastos Runtime。而 Elastos Runtime 可以有多种形态:可以是独立 OS,可以是 VM 虚拟机,可以是结合原生 App的 SDK。
(1) 采用C/C++、JAVA、HTML5/JS三类语言并重的开发模式,其C++编程API基本对应安卓Java API,实现云、管、端三位一体统一管理;
(3) 亦来云分布式框架(Elastos Framework)代App创建和查找部署于本地、周边、云里的微服务,自动生成远程调用及事件回调,以期规避从第三方应用或服务发起网络攻击的可能性。
2、EOS
EOS通过共识算法 (DPOS)来解决可扩展性的问题,DPOS每 3 秒生成一个区块,并且在任何时间点都只有一个被授权的生产者来生成区块。这样EOS可以说同时做到了承载大量用户、速度快(仅仅需要3S)、交易费用这几点。但DPOS机制可能存在的不足是:临时股东大会制度,会导致出块的永远都是那些拥有大量代币的用户,结果大部分的奖励都被他们拿走了,进一步造成“贫富差距”,恶性循环,最终成为一个巨头垄断的中心化网络。
3、NEO
4、墨客链(MOAC)
墨客链MOAC,Mother of All Chain Blockchain (简称 “MoacChain”,中文音译为“墨客链”,又称“众链之母”)是一个开源的区块链平台。
三、DAPP开发相关问题
(一)DAPP开发特点
一是生态结构变化。区块链的数据确权、价值网络属性可以变更现在的互联网价值生态,区块链使得一些原来的权威中介失去意义。比如目前版权成本高昂导致作者等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打击盗版,对很多侵权行为往往只能不了了之。如果基于区块链技术,则作者与读者双方的联系变得更直接,作品可以被版权方确权,用户可以通过直接通过token向作者支付的费用。在此生态内盗版的问题通过技术手段被解决,版权争夺成本下降,作者专注于写作。
二是交易模式更新。在传统的非区块链状态下的交易,对交易主体的资信、交易对象的可交易状态,以及交易条件等的审核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比如目前基于金融中介(例如银行、VISA等)的交易处理方式效率低,信用生产成本相对高,而且相互之间对数据还互不信任互不兼容。而基于区块链技术,就可能在不对现有业务流程做大的变动升级的情况下,通过基于区块链形成的可信账本就解决了这些问题。
三是数据共享方便。中心化的APP场景下要实现不同应用之间的数据共享是比较麻烦的。但在DAPP场景下一般公链内的应用都会支持包括用户身份在内的数据共享(比如亦来云的DID侧链)。那么对其他DAPP的开发者而言,可以从其他生态内的开发者处共享到用户实名资料,在根据哈希值匹配获取数据时只需要支付Token即可;而对用户而言,这也算是POD(Proof of Data)挖矿模式,可以说实现了数据归自己支配和收益。
四是颠覆设计思路。目前互联网产品设计思路是不断推出新版本,这个传统方式可能在DAPP应用开发中会有问题或者说至少不那么顺畅。简单来说,现有的APP都基于自有服务器,重大问题迭代强行刷新版本即可,但DAPP基于分布式的区块链网络,一旦提交上线出现核心bug很难迭代。拿以太坊为例,一旦发生这类bug,只能以硬分叉解决,这就是DAPP与现有APP设计思想的不同,在MVP1.0的调研阶段,一定要确认核心机制不出意外。
(二)DAPP设计分析
一是去中心化的对象是什么?即在这个中心化对象中,其起作用的是计算能力,还是存储能力,还是数据?甚至还有其他方面?
二是如何实现去中心化?即是将中介自动化还是中介竞争化?这二者的区分有时候很清楚,有时候可能会混合在一起。
三是实现去中心化约束机制是什么?所谓去中心化应用的约束机制,主要是指在实现去中心化应用时要有机制能够约束去中心化参与各方特别是主要和关键参与方,确保达到理想中的效果。比如在中介竞争化中,调停具有相当的自由裁量权,因此将信誉作为一种约束机制就成为必要。在中介自动化中,去中心化资产支付如果不能与资产的控制权不可分割性联系在一起,即支付即产生资产转移,那么链上资产的转移的产易风险还是比较大的,因此资产支付与资产控制的技术对接是中介自动化中的关键。
四是去中心化应用的技术实现问题。因为开发一个DAPP应用而重新去开发一条链很可能是不必要的,在目前的大多数性能稳定可靠的公链上即可方便地实现主要的区块技术方案,而作为去中心化应用而言其重心应该是如何实现其个性化业务逻辑,因此需要用什么样的基础公链也成为去中心化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公链选择主要从方便应用调用智能合约、账本的记录方式、社区治理模式等方面是否与所开发的应用的业务逻辑相契合。
(三)DAPP技术流程
1、基础主链。如前所述,开发DAPP之前需要选定一个主链,这就有点像做软件开发之
2、开发模式与语言选择。目前有三种DAPP模式,一是全节点客户端,离线同步全部数
据,无需专门服务器支持;二是快速全节点客户端;三是轻钱包前后台模式。热门开发语言有C++、solidity(类似、go、C++。【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 张烽】
对 Web 3.0 的理解
Web 3.0 开发的技术栈,可能会演进为 Remix、Hardhat、Ruffle 这些智能合约的开发工具和框架,人们像关注 Java 的语言特性一样去关注 Solidity,以及各种区块链节点的搭建运行调用、二次开发,甚至及区块链节点本身的开发等等。当然,很难简单地把这些技术栈去和 Web 2.0 一一对应。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当你从事区块链开发的工作,你已经很难用前端开发或者后端开发来形容自己的工作内容了,就只能是区块链开发,或者智能合约开发,或者其他的描述方式。
现在已经有一些岗位在用「web3 开发」的形容了,不过我们要区分清楚 Web 3.0 和 web3 不是一回事,目前很多岗位说的 web3 指以太坊的那个 web3 框架。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描述,同时我们需要有一个更好的、更有前景的职业定位,那就是 Web 3.0 开发。
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有一些团队是做一级市场也就是区块链开发的,Solana、Filecoin、Neo 都是在以太坊之后出现的,Dfinity 的 IC 也是处于活跃的一种一级市场的例子,再比如像 Bitcoin SV 是在做 “支持智能合约的比特币” 这样的事情。
还有很多创业团队是在做二级市场,比如有从 360 出来的去做智能合约的安全,把合约扫描一遍报出安全漏洞给你;还有做 NFT 的交易协议,去定制一些类似 NFT 交易所的 API,想建立通用的交易网络;还有炒元宇宙概念的,给虚拟人物定制不同样式的衣服;也有基于 IC 做去中心化邮箱的等等。以太坊的各种扩容方案当然也算二级市场,OP 前段时间还发行 token 了。
从商业角度没有什么高下之分,从技术角度也不好说简单和难,不过我觉得还是一级市场更基础一些,但是技术上的发展相对缓慢,花样没那么多。具体倾向于哪一种看个人意愿了,这里想提醒的是,Web 3.0 开发是统称,要了解这些不同层级市场的区别。
去中心化是历史的倒退
刚才说希望 Web 3.0 是有前景的方向,这个部分想说的是 Web 3.0 的前景也没有那么好。
这个和传统的账户模型是不一样的,你不可能说你的用户密码是你的财产,因为中心化账户是基于 KYC 的,你只要能证明自己的身份,身份证或者指纹或者长相,都可以找回你的财产,因为财产是和你绑定在一起,而不是你的账户,你的账户密码是可以修改的,即使泄露,别人也只能在短时间内拥有你账户的控制权,你把密码改掉,别人就没办法了。
要注意的是,去中心化不等于 Web 3.0,Web 3.0 是 Web 2.0 的演进,因为版本号增加了。Web 3.0 将是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同时存在的时代。
LUNA 归零
前段时间有一件搞笑的事情,有一天,LUNA 的价格早上还是 80 美元一个,晚上的时候就跌到 1 美元一个了。在接下来的三四天,LUNA 的价格从 1 美元,跌到了 0.00001 美元。几天之内,近万倍的跌幅。曾经号称前十的加密货币,突然归零了。
我粗浅的理解是,UST 有一个交易池,当短时间有大量卖出的时候,交易池会有小幅的倾斜。当时先是小幅的波动,然后随着社交媒体的传播,大量散户失去了对 UST 的信任,开始大幅卖出,越卖价格越低。Terra 团队是有 5 万个比特币作为储备的,当时也及时打进去想把平衡拉回来,结果比特币也在跌,质押进去的比特币在结算的时候已经不值预期那么多钱了,没能把价格拉回来,后来 Terra 团队也放弃了,任由价格下跌。
LUNA 的事情发生后不久,看到有的人讨论说,LUNA 还有机会吗?有一种机会是,Terra 团队还有 20 亿,等 UST 的价格跌到总市值小于 20 亿的时候,Terra 团队可以把市场上所有 UST 都买下来,销毁掉多余的 UST,只留 20 亿个,UST 的价格就可以回到 1 美元了。不过 区块链3.0是什么样子的? Terra 团队可能没打算那么做,后来发行了新的 LUNA。
在 Web 3.0 宏大的时代背景下,LUNA 的事情就算是先行的笑料吧。
最近新出一个 Web5 的概念,就是 Web 5.0 的意思。提出这个概念的人说,跳过 Web4 是因为 Web2 + Web3 = Web5。好家伙,不愧是 Web5,提出 Web5 的能是一般人吗?但凡对软件工程有了解的敢这么说?
简而言之,我的结论是,Web5 一定不会成功。不管它叫 Web5 还是 Web6、Web7,它的理念还是围绕去中心化、SSI 那一套,还在我理解的 Web 3.0 的范畴之内。如果认真了解过 DIDs 的理念,就知道现阶段所谓的 Web5 完全是噱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