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外汇初学者交易策略原则

量化交易

小程序

企查查APP下载

小程序

企查查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企查查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企查查

©2014-2022 苏ICP备15042526号 版权所有 企查查科技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ICP证B2-20180251 企业征信备案号: 0400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928-2212 举报邮箱: [email protected]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742号

对于一个刚入门的交易者来说这是个好问题,在讲之前,先推荐一本书《Efficiently Inefficient》(作者:Lasse Heje Pedersen)。它对于想了解对冲基金的朋友,是一本很好的启蒙书籍。开始进入正题:从对冲基金的角度讲,量化交易策略可以有以下分类(来自《Efficiently Inefficient》):

我们可以先把交易策略大体分成三类:1)股票策略 2)宏观策略 3)套利策略。其中,股票策略和宏观策略的收益主要来自投资目标的实际价值(absolute value)的变化,而套利策略的收益来自一对或一组投资目标的相对价值(relative value)的变化。这三者不是完全的**,比如套利策略也有应用于股票市场,宏观资产配置也会借鉴股票策略中基本面分析方法。之所以这么分是因为三者有各自显著的特点。下面我们来逐一介绍:

1)股票策略:股票策略主要指的是单一的应用于股票市场的交易策略。按照人的主观和计算机在策略的参与程度,我们把股票策略分成主动权益投资和主动量化投资。这里的主动投资更准确的翻译是决定型交易,之所以称为主动权益投资,是因为这是业界一般的称呼。主动权益投资主要是靠投资者的主观判断,他们通过对行业和企业的深入调查,形成自己的投资逻辑,然后进行筛选股票。这里又根据交易的限制分为多空策略,做多策略和做空策略。这里提一下做空策略(见于国外),只做空的投资者往往会把目标锁定在,那些对外披露的报告和实际表现不符的公司,然后去调查该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否作假。该策略类型的代表就是浑水公司(Muddy Waters Research)。

相较于主动权益投资,主动量化投资是把自己的逻辑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的快速运算,来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它和主动权益投资的区别体现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量化投资依赖于数据。换句话说,对于那些不是以数据形式存在的信息(比如与他人的谈话),计算机是没法获得的,也无法转化成交易信号。从这个角度来看,量化投资对单一股票的研究深度不如主动权益投资。但是,借助于计算机的快速处理能力,量化投资所构建的自动化模型,能在短时间内消化各种类型的数据信息,并且把它转换成有价值的交易信号。从这个角度来看,量化投资在研究的广度上比主动权益投资更具有优势。在中国的股票市场,目前主要存在的量化交易策略是多因子选股模型(具体不在这里做介绍)和一些基于流动性的高频交易策略。前者更适用于资金规模大的公募基金,后者则适用于追求短期高回报的私募基金。

2)宏观策略:宏观策略的投资范围不局限于单一类型的市场,而是进行全类型市场的投资。这一类型的策略又可以分成以期货为投资工具的CTA策略,和宏观资产配置策略。CTA策略是动量策略的代表作。动量策略又称作趋势型策略。它研究的是价格的变化趋势,基于行为金融学,找到价格变化背后的规律(动量和反转),通过趋势变化的规律赚取收益。CTA通过期货标的物,可以把自己的投资范围扩大到各个类型的资产,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分散动量策略本身的高风险。宏观资产配置策略多被一些全球资产管理公司以及投行(如德意志银行)采用。策略主要研究的是宏观经济的变化,然后做多或做空某一区域的所有类型的市场。比如如果某资产管理公司相信中国经济会持续高速增长,它就会做多中国的股指,做多中国的国债,做多与中国贸易有关联的大宗商品等等。

3)套利策略:套利在这里是一种方式,因此它理论上可用于不同类型的市场。对于固收类产品,因为未来的现金流动比较固定,所以其价格与到期时间,利率,通胀,信用利差之间的关系更为确定。借助这个特点,投资者能更容易找到固收类产品之间的关系,也产生出更为多样的套利策略。另外,在海外市场,固收类产品有着更丰富的结构特性和相应的衍生品(如CDS)作为辅助,所以相应的策略比国内市场更为多样。事件驱动类的套利一般用在兼并收购这类事件,通过预测事件是否成功,从而做多或做空与参与者相关的股票,债券等产品。

交易的未来–量化交易

高频交易(High Frequency Trading)作为量化金融交易的一部分,已经在美国金融市场得到广泛运用。它往往依靠少数几个信号来进行自动化程序交易与决策,主要通过高速地进出市场来获利。比如,在一个交易场所买入一只股票,接着在不到半秒内在另一个交易场所抛售,通过微小的价格差来获利。本着对速度的极致追求,甚至有交易机构将自己的“服务器集群”量化交易 安装到了离交易所近在咫尺的地方,以缩短交易指令通过光缆传送的时间。这种新概念的交易方式以速度制胜,但其风险也不容小觑:首先是操作上的风险,如果计算机程序上出现一个错误,在交易速度如此之快,交易量如此之大的情况下,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其次是资金上的风险,高频交易系统需要巨大资金的投入,如果在同一时刻,竞争对手投入更多的资金,制作出更强大、更快速的交易系统,也会造成会血本无归的窘境。2010年5月6日,美国股市“闪电崩盘”(Flash Crash)便是高频交易风险的集中体现。当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近1000点,此后迅速回弹,当日收盘时报跌348点。基于种种风险,一些从事量化交易的基金公司对高频交易持谨慎态度。
量化交易,通过研发大批的量化金融模型,手握更多信息资源,从而在投资交易时,立足于不败之地。这种未来的交易模式,值得关注,值得期待。

【量化】量化交易入门系列2:经典的量化交易策略(上)

【量化】量化交易入门系列2:经典的量化交易策略(上)_数据

买1:均线整体上行,股价由下至上上穿均线,此为黄金交叉,形成第一个买点。 买2:股价出现下跌迹象,但尚未跌破均线,此时均线变成支撑线,形成第二个买点。 买3:股价仍处于均线上方,但呈现急剧下跌趋势。当跌破均线时,出现第三个买点。 买4:(右侧)股价和均线都处于下降通道,且股价处于均线下方,严重远离均线,出现第四个买点。

卖1:均线由上升状态变为缓慢下降的状态,股价也开始下降。当股价跌破均线时,此为死亡交叉,形成第一个卖点。 卖2:股价仍处于均线之下,但股价开始呈现上涨趋势,当股价无限接近均线但尚未突破时,此时均线变成阻力线,形成第二个卖点。 卖3:股价终于突破均线,处于均线上方。但持续时间不长,股价开始下跌,直至再一次跌破均线,此为第三个卖点。 卖4:(左侧)股价和均线都在上涨,股价上涨的速度远快于均线上涨的速度。当股价严重偏离均线时,出现第四个卖点。